长寿,古名枳邑、乐温,国内唯一以“长寿”冠之的区县域名。自古才俊辈出,艺术精灵迭现,代不乏人。
从今年开始,长寿美术馆微信公众号将推出“长寿文艺名家”专栏,力求记录和展现当代长寿籍艺术家风采,以涵养长寿文化底蕴。我们将从各艺术门类领衔或代表人物入手,陆续刊发、共享他们的力作,掘见他们的成长历程和创作心路,渐地引导长寿人对地方艺术的赏析、争鸣,以至增强大众对长寿文化的思考、探究与认同。
艺术,并非社会与时代的复制,亦非现实生活的表象记录。其作品除必要的技术表现手段外,更需要作者对题材或主题的深入提炼和匠心营造,使其具有感知皮层下的独立精神呈现。
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无论具象与抽象,总是承载着现实或超现实的哲学图景。我们且行且看,一同见证、体悟,期待可以生发出多一分长寿向前、我们向好的力量。这是艺术工作的本责和使命。
第一期我们隆重推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雕塑学会副会长、长寿文艺界优秀代表人物——邓刚。
❖
长寿文艺名家 (一)
一身蓝色工装,一头微卷长发,身形瘦削而倔强,眼神凝重而专注,不时屈身在雕塑坯体上修修打打。清早,雕塑家邓刚和往常一样来到工作室,一刀一凿间,他手中的坯体生了眉眼,有了神气。
1966年邓刚出生在重庆市长寿县石堰镇邓家湾,村里的砖瓦厂成为他童年的游乐园,成堆的黏土成为他艺术萌芽的催化剂,邻居陈大爷成为了他的第一个模特,也许当时这些质朴的村民从不曾想过,他们对邓刚这件表现陈大爷的“处女作”所给予的极大赞誉,不仅开启了一个孩子对走上艺术之路的向往,更奠定了一个当代优秀雕塑家的沉厚底色。其早期作品《村姑养鹅》、《赶牛》、《交公粮》等直取生活,精心提炼,虽然稚气未脱,然因其以真诚注入,都十分感人。
强烈的兴趣使邓刚创作并很快积累了许多作品。1983年石堰文化站在镇里为邓刚举办了其人生中的首次个人雕塑展,引来十里八村乡亲围观。虽然在其后的很多年,邓刚参加过许多非常有影响力的展览,也不止一次办过个展,但这一次展览却意义非凡。年仅17岁的邓刚,由此更加疯狂的爱上了雕塑,如果说儿时的热爱多少有些懵懂,那么此时的邓刚已经认定将把自己的一生无悔地献于雕塑。这次展览不但使得邓刚的雕塑天赋得以初步展现也让他有了深造的机会。为培养人才,长寿县文化馆破格将邓刚招至麾下专职从事雕塑创作。1984年,邓刚跟随雕塑名家叶荣华老师开始系统学习。热爱、才情加上正确的方法,带来了邓刚稳扎稳打的进步。此间,已经经常可以在长寿公园、街心花园、工厂等许多公众场所见到邓刚的作品了。随着对雕塑艺术理解的越来越深入,邓刚越来越感受到知识的欠缺。在叶老师的鼓励下,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的邓刚,一边上班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在长寿中学进行高考补习,通过两年的勤奋努力,终于于1989年如愿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在川美学习期间,邓刚幸遇中国知名雕塑家、川美院长叶毓山,并得到悉心指导,名门之下,邓刚不但开阔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更是用自己的勤奋完成了人生一次华丽蜕变,其大二创作的雕塑作品《热土》初入围全国美术作品展,就获“四川省建党60周年美展”优秀奖,并被《党员文摘》封面刊用。
邓刚的雕塑之路尽管崎岖但也收获丰硕,收获了事业的飞跃还有浪漫的爱情。1991年,邓刚与川美同窗叶荣华之女叶永琼结为伉俪,携手翻开雕塑人生新的篇章。如今,其子亦继承家学初露锋芒,未来可期。
在邓刚的创作室,各种材料的雕塑作品陈列其间。除传统泥塑之外,邓刚尤擅长对铜质等金属材料的运用。经过不停探索,邓刚近年开始使用轻质高强度的玻璃钢材质,使得他的雕塑作品呈现出更具现代审美的艺术效果。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充分展示了邓刚雕刻艺术的极高造诣和30余年雕塑人生的心血。
邓刚创作室
时光是最好的雕塑师,走进邓刚的内心世界,你会看到一个不以艺术家自居,单纯醉心于雕塑的艺术赤子。他的雕塑作品造型生动写实,动作惟妙惟肖,神态逼真,能与观众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以丰沛的激情和创造力,奔走在各种材质、形态和创作理念的丰富空间中,用心去雕塑生命的跌宕起伏。
邓刚
红色主题作品
1999年12月,邓刚精心创作的《父与子》在全国第九届美展中获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成为重庆在全国综合美术大展中获奖的少数美术家之一。一老一少、一矮一高两代人,父亲与儿子,烟袋锅与BP机,缠头帕与边分头,两人打扮装束包裹的是新与旧,普遍意义的代际差跃然眼前。传统与当下强烈的碰撞,冲突而又和谐。父亲裤腿的高低卷挽,坦胸双手叉腰,儿子双腿的右直左弓,不一样的打头和气质,一样的坚毅和自信,这是邓刚如土地般厚实的艺术生活沉淀。作品采用铸铜材质却恰捏泥信手拈来,质地的古朴与至臻手法天真完美杂糅在一起,成就了作者自己的一座高峰。
2001年6月,《跳水》获全国申奥雕塑展览三项大奖,获“新北京、新奥运”全国雕塑申奥展三等奖,被北京、大连选定为城雕,并作为赠送外宾的礼品之一。
2005年10月,《妞妞·扭》参加全国第六届体育美展、第四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中国体育美术精品展”,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永久收藏;2019年12月,《送春联》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
上图:送春联
下图:妞妞·扭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意义在于服务于人民。多年来,邓刚坚持初心,乐于用自己的作品,装扮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质,让雕塑来到市民身边。由于其对城市雕塑的深刻理解和创作实践,其作品已经走进全国许多城市街头,甚至成为打卡标志。最让邓刚觉得自豪的是2005年6月创作的雕塑作品《双重喜庆》,作为重庆市最高的城雕,一直矗立在重庆余松路转盘。为了表达他对家乡的深沉热爱,邓刚呕心沥血两年多,在长寿湖百寿园创作了百余组寿文化雕塑,成为国内同主题公园的佼佼者。在菩提山景区,他设计制作了大型群雕《万寿宝典》,在万寿天梯上镌刻了形体各异的“寿”字19999个,成为世界之最。
上图双喜重庆 下图菩提山景区
雕塑,是立体的艺术语言,通过形体变化表达情感、通过细节处理构建情境,才能让作品兼具艺术美与思想美,引起观者共鸣。创作者必须不断地发现和总结,深刻理解历史、理解时代精神、理解特定人物的精神品格,而邓刚的艺术视角在不断的转换、延伸。目前他着眼于乡村和红色主题方面的题材,作为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对于中国革命史、发展史有着深深的情感,其红色主题雕塑作品展也正在长寿区美术馆展出。我们期待邓刚有更多更好的雕塑精品力作与大家见面。